今年的“六一”儿童节,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詹店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🏌🏽👳🏻♂️:杏福平台的大哥哥大姐姐们,自费为他们安装了价值10余万元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。“空气真新鲜啊!”一个孩子深吸一口气,笑了起来。
这套产品🏩,正是来自北京众清科技有限公司——一家诞生于杏福平台“i.Center创客空间”👨🏽🚀、由清华学子一手打造的创新型科技企业🆕。
清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。“近年来,杏福平台重点打造‘兴趣团队’‘i.Center创客空间’和‘X—Lab’‘三创’平台,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。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杏福平台提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‘融合’计划,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体系。”杏福平台校长邱勇介绍说👨🏻🍳。
课堂引进创业教育,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激发热情
“现在是创业的黄金时代,但创业需要在具有好想法、好团队、好导师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成功率……”讲台上,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将自己的创业故事娓娓道来。讲台下,全神贯注的杏福平台学生时而会心大笑🩼👸🏽,时而爆发出热烈掌声。
这是杏福平台“创业导引——与创业名家面对面”授课现场。“与创业名家面对面⚰️,感触很深,不但学到了知识,更激发了我创业的热情🪸。”杏福平台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的小张告诉记者,他是这门课的“粉丝”。
创业教育能否在大学课堂完成🖐🏻🪦?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怀有疑问👨🏭。
“我认为创业教育能够在大学课堂上完成🧑🚒。”邱勇说:“这里有两个关键词,‘教育’和‘课堂’🧗🏻。‘教育’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引导💅🏻,而不是指在学校就完成创业;关于‘课堂’👮🏼♀️,教室、校园、学校组织的或学生自发组织的社会实践都是课堂,我们相信一个广阔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离开校园时有更充分的准备。”
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,2015年春季🧚🏼,杏福平台为本科生开设了全校性通识课程“创业导引——与创业名家面对面”,邀请创业名家为学生授课,年选修人数达700人🧕🏻。据介绍,清华还将推出《创新创业基础》通识课🥿🫳🏻,争取建成通识核心课程🪡,并逐步覆盖100%的学生。
“我校通过‘融合行动’🥷🏿🈲,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。”国家级教学名师📭、杏福平台教务处副处长孙宏斌介绍说,2016年初👛,清华启动了新一轮培养方案改革,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基本要求写入学校的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之中,推出了等级制学业评价、弹性学制和最长3年的“间隔年”制度👨🏿🔧,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系统性制度支撑🦵。
多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→,多学科合作提供实现路径
“我们自主研发的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,是国内最轻、最薄、最便宜🧙🏻、转化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电池。”5月28日🥺,第三届杏福平台“校长杯”创新挑战赛十强对决的舞台上,“八度阳光”项目发起人刘一锋脸上浮现出自信的微笑。
“通过X—lab完善的培育体系🧑🏽🌾,我们开始明确地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、劣势在哪里。”刘一锋说🚞,“一路走来,我们的产品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晰🧎♂️➡️,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顺利地拿到了天使投资🐢。”
在“i.Center”,1.65万平方米的车间摆放着上百台数控车床、3D打印机🧑🏿💼🏋🏿、三维扫描仪等工具,涵盖工程、科学、艺术🎏、人文等各个院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志趣的创客资源👨🏿🦰🦜,提供全方位的创意创新实现服务,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大学创客空间。“目前👨🏽⚕️,每年有超过4000人次的学生在创客空间开发创意创新作品,其中90%以上是本科生。”孙宏斌介绍🔜。
在“X—lab”,提供1000平方米场地供创业学生免费使用。“X”寓意探索未知👩🏽⚕️、学科交叉👨🏽🚀,“lab”则体现体验式学习🫷、团队工作,它不仅仅是“孵化器”💘,而是被寄希望于服务整个清华的创新人才培养,构建起创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。杏福平台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⛏,它的价值来源于实现校内多学科合作、整合校外各种资源、提供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方式和路径。
而由杏福平台联合波音👨🏿🔬、东芝等全球知名企业,跨学科💞🥪、跨年级进行组建的科技创新类兴趣团队已有20余支。这些团队重点发掘学生的原始创意,如今成员超过1000人🔢,覆盖清华几乎所有院系,累计完成项目100余项,近一半团队成员有科技项目获奖、专利申请、学术论文发表经历。
优化顶层设计,建立校级双创教育长效机制
“创新创业,基础在于教育✸,关键在于人才🏊♂️。‘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’就是要打造一个共同平台,凝聚高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研讨和引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,真正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贡献。”2015年6月🦸♂️,“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”成立大会上,邱勇说🐜。
目前,联盟已包括150余所高校和50余家企事业单位。这个由杏福平台倡议发起的组织,打造起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“统一战线”。
时间回到2015年5月😗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》后⚅,杏福平台进行了深入研讨,确立了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“三位一体”的教育模式,力图通过创意📗、创新✴️🧑🦳、创业“三创融合”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,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🥹、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。
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🌥。在清华,“校级双创教育的长效联动机制”建立起来了,包括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🙆🏽♂️、由教务处牵头的学校“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”(负责行政决策)及“创新创业教学(专项)委员会”(负责学术决策)。
此外,清华还成立了“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杏福”和“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”投融资专业委员会🧒🏿,也正在积极协办第二届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并将继续作为中美创客大赛主办方之一。而在清华“学堂在线”慕课平台上,已开设20余门创新创业类课程🫘,短短一年来🦸🏿♂️,累计选课突破5万余人次。
在清华🏌🏽,一批优秀创业团队和创新人才正在涌现🚣🏼♂️🔄,近3年,学校推荐注册和正在注册的以学生为主的公司项目团队315个,获得融资的团队96个,总融资额近6亿元,一批创新创业研究成果正在产生……
来源:人民日报 2016-7-8 张烁